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百七十九 大战来临(2)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百七十九、大战来临(2)

    其实在战前,中国方面对日军会在长沙方向动手早有估计。在桂南会战进行到关键时候,武汉方向的11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但是由于东北的日苏冲突呈扩大趋势,大量的航空兵被东京大本营抽往东北,才没有发动。

    随着日苏冲突的缓和,特别是欧战的爆发这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军国分子的野心,冈村宁次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欧战的爆发极大的吸引了欧美强国的注意力,为了全力应对欧洲的威胁,他们在亚洲毫无疑问将会大规模的战略收缩。这就为皇国最终解决中国事变提供了条件。也为皇国确立自己在世界上霸权提供了契机,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强大的皇军必须要尽快从中国抽出身来,为最后接收欧美在亚洲的利益做好准备。”

    要说冈村宁次这个在日军中以稳重著称的将领,无疑是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准的。他跟其他狂热的日军将领不同,他对中日两国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早在攻下南京的时候,有的日军高级将领认为中国的抵抗意识已经被完全摧毁,他就向天皇和东京的大本营上了一个局势分析报告:中国还没有失去完全的抵抗能力,因为在中国政府手里还控制有超过两一百个师的作战兵力,并且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兵源几乎是无限的。而日本却随着占领区的扩大,兵力有不敷使用的情况,毕竟中国太大了。因此为了保持对中国的高压态势,应该在武汉这个直接面对中国重兵云集的地方保持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再利用优势的兵力持续不断的打击最好是歼灭中国的有生力量,事变有走持久化的趋向。因此,大本营应该放弃速战速决的军事战略,代之以持久战。并建议大本营调整侵华方针,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的策略。不得不说,这种看法是相当有眼光的。为此冈村宁次积极的支持对汪精卫投降分子的扶持,并对日本能够策动汪精卫的投降大加赞赏,认为这无疑是一个解决中国问题的一个契机。

    但是日苏冲突的发生让冈村宁次倍感恼火,也对关东军的行动大加指责甚至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大本营的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认为是他的放纵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随着日苏冲突的和缓,支持北进的政府内阁集体下台,而倾向于南下的阿部信行内阁上台认为解决中国事变的时机已到,“决以全力解决中国事件”。然后,再腾出手来去抢夺英、法无暇顾及的远东殖民地。

    因此,日本东京大本营一面与美、英、法等国进行谈判,迫使其在中国问题上做出让步,一面加快组建汪伪政权的步伐。同时,为了配合从政治上对蒋介石进行诱降的需要,日军决定对中国的正面战场发动有限的攻势作战。承担这一任务的便是驻武汉地区的日军第11军。

    日本东京大本营准备将打击中国抗日军队作为献给汪伪傀儡政权的一份厚礼。同时,也将其作为借以对美、英、法等国进一步施加压力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为了全面整合在中国的侵华日军,决定在南京组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总司令西尾寿造大将,参谋长就是大本营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大将(因日苏冲突被去职,不过还是很受天蝗的宠爱,被派到了中国。)东京大本营明确指示中国派遣军“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在作战形式上“进行小接触”,只是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攻击时,及时予以反击,消耗其战斗力”。但冈村宁次却有自己的想法。

    占领武汉后,如何确保这块战略基地以便支撑日军的出击作战,一直是冈村宁次考虑的重点。当时,在武汉外围的中国守军将近100个师,且对武汉形成了一种包围态势。长江以南是陈诚、薛岳指挥的第9战区,有52个步兵师;长江以北为李宗仁指挥的第5战区,有3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冈村宁次认为,从当时的情况看,中国第9战区实力较强,但经过与其第11军的一系列苦战后,已无力北上威胁武汉。不过,其所辖的鄱阳湖以西、修水以南,在南浔铁路最南端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却是水陆交通之要道。若能占领南昌,就可使长沙正面和侧翼完全暴露,为其再与陈诚、薛岳等较量一番开辟通道。另外,南昌是中国空军的主要基地。武汉会战时,空袭日本海、陆军的中国飞机,多是从这里起飞。武汉会战结束前,武汉机场的中国飞机也多转移到了南昌基地。占领了它,无异于打断了原本就可怜的中国空军的一只翅膀。在长沙以北的第5战区,虽然实力上没有第9战区强,但只要它存在,就是一种牵制,武汉的侧背就不安全,就总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因此,最好能消灭该战区主力,或至少将其驱逐至距武汉更远的地区,减少其对武汉的威胁。

    者,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大本营于1938年年底撤销了第2军的战斗序列,该军所属的第3、第13、第16师团转隶第11军。自从这几个师团转隶过来后,在江北还没打过什么仗,如果只是固守已占领的地域而无所事事,冈村宁次觉得这样下去不利于维持军队本身的战斗力,而且很有可能招来难以应付的被动局面。

    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冈村宁次指挥第11军于1939年春夏之间相继发动了南昌会战和襄东会战(即随枣会战)。

    冈村宁次认为,经过这两次作战(这两次会战由于黄佳俊的出现,与历史上的情形完全不同,至少南昌没有被日军占领),日军已经极大的消弱了中*队的战斗力,特别是攻击南昌虽说没有占领,但是却控制了靖安和奉新地区并击退第9战区军队的反攻,获得了武汉安全圈的东南屏障,并打开了通往长沙的通道;同时,给了第5战区已重创,暂时缓解了江北的后顾之忧。

    但是由于中*队发动了冬季攻势作战,让11军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这让崇尚进攻的冈村宁次大为恼火。他认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那么对日军的军心和士气都是一个打击,必须要发动一次强大的进攻拿下长沙,彻底的扫清中*队对武汉地区的威胁。因此,在南京派遣军总司令部一成立的时候,冈村宁次就上交了关于长沙作战的计划。只是由于日苏之间的冲突还没有完全停下来,东京大本营害怕苏联人不依不饶,才迟迟没有发动。到了1940年一月底的时候,日苏之间出现了缓和的迹象。这个计划也就被东京大本营批准执行。

    当时,第11军可说是兵强马壮,下辖八个师团又一个独立旅团,总兵力达23万多人,外加有舰队和航空兵部队。

    实际投入作战的部队有第6、第33、第106师团主力及第3师团上村支队、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101师团佐枝支队,另有陆军航空兵第3飞行团及海军一部支援作战,总兵力10万多人。冈村宁次将第106师团、佐枝支队部署于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