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简单推荐几本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剑两剑百万剑,无她又如何?待得剑折臂断入亭下,四十年梦幻空华,再入江湖一剑斩长江,再挥剑斩两千六,收尾出手开天门。不如荒冢醉眼独叹两声,绿袍儿。

    天不生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

    剑神前辈,一路走好……

    最近一直在追,挺喜欢的。

    转:《修真四万年》。

    可以说,在浩瀚的网络小说书海中,《修真四万年》是非常特别的一本。这个特别,并不浮于表面,而是体现在它深层次的内涵上,如果把它拟人化的话,那就是个长着一张大众脸,但越接触越了解,就越显得与众不同的人。

    前不久,在一个微信群里,朋友们也聊到过这本书,当时有人认为,这是本不错的作品,但它的科幻分类却有些不伦不类,算是标准的披着科幻外衣的伪科幻,因为它“幻”是够幻了,但哪来的“科”呢?总不成有个星舰,有个太空旅行就能算是科幻了吧?

    对于这个观点,我在阅读初期是非常认同的,甚至,在阅读之前,我就已经觉得不对劲了,哪有科幻小说写修真的?这不是牛头对上了马嘴么?

    开始阅读正文之后,我愈加确定作者是放错了分类,这明明就是本仙侠文啊,尽管作品背景是类似未来世界的更发达的社会,但作品的核心显然是在修真上,至于那些科幻的成分,原本就只是臆想式的设定,在修真元素的映衬下就更显得“伪”了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随着一方方势力浮出水面,随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被提出,我对这本书的看法也在一点点的发生着改变,而当我开始回顾作品时,我更是蓦然发觉,这还真是本科幻小说,它的本质,是一本披着仙侠外衣的科幻,而不是我一开始所认为的,披着科幻外衣的仙侠。

    提到科幻,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物理学,或是天文学,其次是生物学、计算机等学科,总而言之,都是偏向自然科学一侧,很少有人会想到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这些人文学科,但事实上,我们不可否认这些也同样属于科学,基于这些领域的幻想,也同样应该归属于科幻。

    那么,《修真四万年》这部作品,所幻想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文明。

    从古至今,关于文明的各类幻想就没有中止过。文明从哪里来?文明向何处去?是否存在天外文明?文明是否会遭遇毁灭……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出人们无限的想象。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这种种的神话传说,正代表了我们对文明来龙去脉的遐想。

    《修真四万年》中,也在宇宙尺度上,对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展开了各种畅想,比如那疑似创造了人类的盘古族,很有可能是人类的父文明。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猜想只是纯粹的小说虚构,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这话的确没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论事实的真相如何,不论人类是否真的被其它文明所创造,不论创造文明的是什么样的文明,都并不影响小说提出它的争议问题——如果存在父文明,那当“父子”相遇时,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自己的“父亲”?“父子”之间的利益是否是一致的?如果利益冲突,那我们是顺从父文明,甚至舍己帮助父文明,还是背叛父文明,甚至来个“弑父”?

    如果是后者,我们有可能反抗成功吗?父文明的发达程度会不会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极限,甚至直接在我们的基因上种下服从的命令?

    而如果不存在父文明,我们人类才是第一代的文明,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我们发展出自己的子文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文明种族呢?比如说,人工智能?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子文明诞生,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它?我们要不要给它下达绝对服从的指令?子文明有没有可能反抗我们?

    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超越我们的想象,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处处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比如,在某种意义上,英国能算是美国的父文明,但结果却是“儿子”脱离了“父亲”的掌控。

    可以说,这些问题都并不新鲜了,有些甚至能算是老生常谈,诸如人工智能反叛人类这样的文学影视作品,已经是多得举不胜举。然而,针对这些老问题,《修真四万年》却给出了不少独特的、深层次的思考,而更关键的是,通过书中人们对待父文明与子文明的态度,更大的激发出我们对自身文明的自豪感。

    也许我们的文明并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好的,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让它变得更好!

    当然,关于父文明与子文明的纠葛,也不过只是书中的一角,作品中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思考。

    比如,关于善恶的问题,书中就举出了一个案例——号称是为了拯救更多人,但以千万万万的平民为饵,让他们与敌方大军同归于尽,灰飞烟灭。这样残害千万无辜百姓,是罪大恶极么?

    类似的情形在书中还有很多,比如在那条逃亡了千年的飞船上,议长曾计划在陷入资源危机时,散播病毒害死飞船上的大半人类。只不过,那议长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单纯只是因为资源养不活所有人,而那病毒是随机扩散,有同等的几率杀死他自己,以及他的亲友。在这种情况下,议长那策划中的行为算是作恶么?

    这样的案例,在书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往往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配角,就能引起我们一系列的思考。当然,在书中更核心的,还是那所谓的“大道之争”,比如星耀联邦与真人类帝国的对抗。

    这个对抗,明面上是修真者们的道心之争,是抢地盘夺资源的星际战争,但实际上,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的优劣之争,是对文明发展的思考。

    在作品初期,真人类帝国以绝对的反派形象出现,显得无比邪恶,修仙者们高高在上,普通人别说是基本的人权了,他们甚至没被认为是人,而是被当作诸如猪狗牛羊这样的存在。

    但渐渐的,随着剧情的展开,真人类帝国更多的面貌展现出来,又逐渐给人一些不同的感觉。

    我们发现,真人类帝国似乎也有它存在的道理,也有很多貌似很有说服力,似是而非的理论,而且面对那样的现实环境,面对外族敌人的强大压迫,似乎这样的制度也是迫不得已。

    同时,它似乎也不是一味地去压迫普通人,也提供了普通人奋发向上,最终转化为修仙者的上升通道,而修仙者的子女后代,如果没有能力,一样会被贬到社会底层。

    这些,看起来也很合理,很公平,不是么?

    然而,作者卧牛真人并没有把自己给绕进去,在剧情中明明白白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

    是的,人人平等的自由社会未必是效率最高的,未必是最强大的,未必能战胜敌人,未必能让文明延续得更久,总而言之,在这个适者生存的宇宙中,我们这样的文明社会,未必是最“适”的。

    但这又如何呢?我们人类,我们的文明,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蟑螂比人类更能适应环境,但我们就要进化成蟑螂吗?

    我们有理想,有追求,也有放弃,有牺牲,我们很多时候会在明知结果的情况下,做出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从争胜的角度看,或许我们是失败的,但这不恰恰是我们的美好之处,不正是代表着文明之光吗?

    这也许能算是我们人类的缺点,也许代表着我们的不完美,但这个不完美,不恰恰是我们为之自豪的东西吗?这才代表着我们的人性!

    记得在作品初期,主角还没真正成为修真者时,在列车上偶遇一位大人物,那是位修真者,也是位炼器大师,他不缺钱更不缺地位,但他却依然和众多的普通人混在一起坐廉价车,而没有选择特殊待遇。

    面对主角的疑问,他的答复很简单——如果像他那样的修真者都去了豪华车,遇到危险时,谁来保护普通人呢?

    简单的答复,却又是那么的震撼人心。印象中,这本小说连载也快有两年了,我已经不记得那位炼器师的名字,但这段对话却始终萦绕在心中,因为这正是我们的人性,我们的文明中最美好的东西。

    在近几年,黑暗森林的理论在科幻界大行其道,也随之蔓延到了网文界。想象着那黑暗冰冷的宇宙,我们也确实会感到无奈,感到恐惧,感到内心深处的寒冷,但还好还有《修真四万年》,正如它简介中说的那样——

    “倘若这宇宙,真是一片残酷血腥的黑暗森林,我们修真者,也会燃烧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微弱的火花!”

    “哪怕这火花再微弱,再短暂,再渺小,可是只要我们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终有一日,火花会点燃杂草,杂草会燎到灌木,灌木会蔓延大树!”

    “最终,小小的火花,会在这片黑暗森林中,掀起燎原天火,照亮整个世界!”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不同的读者阅读这部小说会有不同的感悟,而这团黑暗中的火花,就是《修真四万年》带给我的最深的感受。

    除此之外,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书中修真者们对待传承的态度。面对前辈们的遗泽,面对失传的秘笈绝学,面对上古文明遗迹,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们看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些是不屑一顾,认为过时的东西就是垃圾,但更多的则是奉为至宝,对上古传承舍生忘死地争抢,到手后恨不得背熟后就烧掉,防止被第二个人看到,修炼时则小心翼翼,就怕弄错一个字……

    而在《修真四万年》中,修真者们也在努力地发掘上古文明遗迹,不同的是,他们发现遗迹后会公开,集众人之力一起探索,一起研究,而对于上古传承,他们尊重前人的智慧与成就,但并不盲从,他们会研究、吃透、改良,最终完成对前人的超越,一代更比一代强。

    或许上古文明非常发达,或许远方的敌人非常强大,但我们有自信,只要给我们一定的时间,我们一定能更发达,更强大。

    这种披荆斩棘的进取精神,也同样代表着我们为之自豪的文明之光。也许我们人类很弱小很落后,我们的祖辈只知道用石头和木棒战胜猎物,即便我们现在的科技实力,也许在外星人眼中,也不过是石块和木棒的水准。

    但这又如何?只要我们不断钻研,只要我们一代代继续发展,我们终将走向辉煌!

    其实,这一点在网络文学领域,也有着很明显的体现。那些早期的作家们,他们很有才华,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得如醉如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前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他们的作品奉为经典,视作不可攀登的巅峰。

    我们会带着敬意去研究那些老书,然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与其他众多同样站在肩膀上的同辈作家们交流切磋,亲手打造出一座座更高的高峰,然后,再等待着被后来者再度超越。

    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学才会诞生出《修真四万年》这样的巅峰之作;也正因为如此,后续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让《修真四万年》这座山峰变得越来越不起眼。

    我为我们的人类文明感到自豪!我为我们的网络文学感到自豪!

    愿我们的文明一天天走向辉煌,愿我们的作品一部比一部出色!

    转:《放开那个女巫》。

    很难说究竟是什么让我开始想给这本书写一个书评,也许是它在套路百出的网文界里是一股清流,也许是它有自己的思考,也许是因为我看到奥布莱恩这个名字。

    也许是因为我想得有点多,但在我这里,这本书的评价已经由【还算个新奇的故事】变成了【作者有野心的作品】。

    换言之,作者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在开始剧透之前,我们需要提及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那就是《1984》。

    在这部反乌托邦代表作中,人类以极权主义的方式生活,世界上仅存的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仅仅是为了消耗多余的物资——以及保持底层人民对党的敬畏。

    为什么我要在这样一部种田流网络小说里提及《1984》?

    因为那个人叫奥布莱恩。

    作者在书中设置了多处隐喻,教会之人的言语、世界观的设定、未知的魔鬼,都在拐弯抹角地暗示着读者,而这一处已经直白到近乎露骨。

    为什么我要提及奥布莱恩?

    在《1984》之中,正是这位奥布莱恩改造了主角温斯顿的思想,让他彻底成为了一个麻木不仁的拥戴者。

    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角色,我们在此暂不拟讨论此人,因为这有些超出篇幅。

    我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为何在《放开那个女巫》(以下简称《女巫》)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名字?

    故事中的教会,其世俗上的目的,是建立“人人平等的地上神国”。为了抗击敌人,他们要推翻封建王权,由教会管理这个世界,建立理想化的制度。

    为什么是理想化?

    因为教会试图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废除王权。这是这本书里的第一层矛盾:人人矛盾。

    作者借奥布莱恩这个名字,试图深化这一层矛盾,但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达到目的。

    这个角色退场太快,借他的手揭露的东西太少,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败笔。不过,为了情节的加速发展,牺牲掉一个增加深度的角色,也实属无奈之举。

    人人矛盾还有女巫和凡人的矛盾。

    女巫曾经是世界的统治者,视凡人如草芥,却被凡人推翻。这种熟悉的即视感出现在史书的每一个角落,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之间居然存在如此不可调和的矛盾,对联合会,我只能说,贵国药丸。

    哦不,好像这个国家乙烷。

    我刚刚提及了“第一层矛盾”。实际上,这本书有两重矛盾,第二层就是人神矛盾。

    故事中的教会中人,反复提及了“神的微笑”。在人类想要从对抗魔鬼的行为中寻求道德肯定的时候,神的旨意被描述为“微笑”。

    无疑,微笑是一种正面情绪,但它的意味是暧昧不明、含混不清的。

    作者所描绘的教会,其教义就与宗教不同。

    人类是蚂蚁,神以蚂蚁之间的战争取乐,赢得战争的蚂蚁能得到神的宠幸。和蚂蚁不同的是,人类与之斗争的生物不是同类,而是魔鬼。

    笛卡尔认为,神是绝对完备集,自有而有,却无法被人所理解和观察。黑格尔对此亦有阐述,不过那超出了我的讨论范围。

    某种意义上,《女巫》中的神也是如此。

    祂并不关心人类的需求或者祈祷,祂只想看到人类和魔鬼厮杀,取乐自己。

    对自身神圣性的需求,和神冷漠的态度,构成了这样一种矛盾:人类自认为是神的羔羊,结果其实只是神的斗犬。

    以人类的道德,这样的神无疑是恶神。

    但神会在意人类的道德吗?

    从克苏鲁神话到《将夜》,在世界上大多数人心中,其实对神的恐惧更甚于崇拜。

    不知怎的,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突然想到《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一段描写。

    宇宙中最严酷的酷刑是全景透视漩涡,当你被投进漩涡里的时候,你会在一瞬间看见整个宇宙的全貌,然后以加大加粗的字体箭头对准一个比像素点小无数个量级的点,上书:你在这里。

    对无限、神性、不可知的恐惧,构成了人类脆弱的精神。

    面对这种重压,有的人会屈从,有的人会反抗。

    第二层的人神矛盾引起了第一层的人人矛盾,借此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对神的旨意,教会和主角一方的态度有明显的不同。

    教会承认、正视神的旨意,为执行祂的旨意不惜一切代价。而主角作为一个自地球穿越到异界的理科生,自然是不会认同神的神圣性的。他几乎没做什么思考就站到了教会的对立面,收留女巫,借女巫的超能力来攀科技树。

    尽管表面上看,教会与主角之间有诸多相似,都想人人平等,都想集中力量对抗魔鬼,但他们本质上却完全不同。

    教会的目的是取悦神,主角的目的……目前是提升生产力,让领民过上好日子。

    作者设置的主角,全部的任务就是与这些矛盾对抗。无论是反抗神明还是反抗贵族。

    他不是一个融入者(看看人家《o破苍穹》的主角,除了背景是个穿越者,哪还像个地球人),而是一个搅局者、变革者、领导者。

    他利用自己的知识,结合外挂(女巫),疯狂攀科技,只为了能“建立一个普通人和女巫和平共处”的世界。

    某种意义上,作者所描写的主角,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却是一个清醒的共产主义者。

    他知道王权不能一步跨越到民主,于是借助自己的王室血统领导人民。

    当然,我是不会说“要是他不是王子”这种蠢得好像为什么陨石总是掉在陨石坑里的话的。

    综上,《放开那个女巫》其实有相当大的野心。

    作者希望在升级种田的过程中夹杂一点私货,但好像没怎么写好。

    我个人还是比较期待后续的发展的,毕竟这部小说的确是挺优秀的。

    当然,囿于读书速度,我现在只看到四百来章,所以,如果我的书评之中有错漏、谬误,挂一漏万,烦请指出,不胜感激。

    ———————————————

    教会:分工严密、规划远大、执行力高、纯粹的理想主义

    主角:安居一方、种田度日、广开后宫、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我们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最后谁会赢了(摊手)。

    “我想过平静的生活”、“我只是个普通的领主”、“不要来打扰我的生活啊”什么的,嗯,你懂的。

    一般小说动漫里敢说这句话的,不是主角就是主角。

    以上推荐,都挺好看的,希望大家喜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