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一章 拾柴,凭吊平南王陵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为连队的老战士,一班长张水泉向杨文斌交了实底,他说:“准备木柴,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到老百姓家去借。就是看哪个老百姓家门口存放着好的干木柴,我们借来直接使用。

    第二种办法,就是到山上去捡。部队附近,有东山,西山,南山。山上有一些树木。而一些枯死的树木,可以,砍来当做干柴,保证演习使用。”

    杨文斌心想:“第一种办法,说的是借,和抢和偷有什么区别呢?自己可不能去干这种事情。还是用第二种办法吧!虽然累一点,费事一点,但是,毕竟完成了任务,也不违反自己的处事原则。”

    第二天上午,杨文斌向连长、指导员请假,带领着本排的战士,拿着斧头、锯条去山上寻找木柴。

    他们先上了南山。由于南山,中间都是部队的训练场。里面的树木,大多是松树、柏树,不适合做干柴。而且,树龄有些小,最大的只有碗口粗。他们在树林中绕了一个小时。也只找到了,一两棵枯树,就砍下来,让战士抬着走。

    这两棵树,肯定不够连队给的任务。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到西山上去找。

    西山的海拔,也大概只有三四百米。

    从南山到西山,杨文斌他们走了半个小时。

    上了山,钻进山林,他们开始寻找起来。

    西山上,果然,干的树干、枯死的树干比南山多。他们兴奋地用锯和斧头,将枯干的树砍下,然后,将树枝解下拿开,只带走树干。

    杨文斌,在张水泉的陪同下,干了一会儿活儿。

    他想熟悉一下附近的地形,就登上了山顶,向四外望去。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山的东面,山脚下,有一排村庄。隔着村庄的公路,另一面,就是部队的营房。再往西,就是无边无际的稻田。再远处,又是村庄和山峦。

    山的南面,山的北面,还是山。因为这座山,是南北走向的。

    但是山的西面,却大不相同啦?

    因为,杨文斌发现,山西面三四百米远的地方,一座山坳里,在另一座山的山坡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呀,这里,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吗?”杨文斌心想。

    学历史的他,对于名胜古迹,有着超乎常人的喜爱,到了什么地方旅游,他总是,爱去一些有名胜古迹的地方看一看。

    大学期间,历史系毕业实习的时候,组织了进京考察团。

    他们考察的,都是,有名的历史古迹。比如,去北京周口店西南的龙骨山上,考察山顶洞人。去长城、故宫、颐和园,考察明清两朝的庄园建筑。去卢沟桥,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全面抗战开始的地方,参观京城胜景“卢沟晓月”。

    杨文斌看到战士们,正在寻找枯树干,就对带队的二班长和三班长说:“我和一班长张水泉,去那边看一看,你们先组织战士们找着,走的时候记得叫我们。”

    来到那幢建筑跟前,杨文斌看到,那栋院落很大,院落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尚王陵园”四个红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